夏纳·霍维兹的「A」 to「Z」

A

艺术与技术展


1968年,夏纳·霍维兹向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的「艺术与技术」展提交了一份名为"悬浮在空间中的移动垂直光束"的展览提案。艺术家在提案中设想了一件带有八根移动光束的雕塑,通过磁力悬浮在空中,根据不同的光线强度依次被点亮。遗憾的是,当时的艺术届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身为女性的霍维兹无法入选此次展览,她的这件雕塑作品也从未问世。这一事件令此次「艺术与技术」展览刻意忽略女性艺术家的问题彻底发酵,在洛杉矶艺术界引发了一场女权主义运动,展览因此受到了多方批评。


B

包豪斯100年


2019年,霍维兹参加群展「Bauhaus 100」,纪念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魏玛创立包豪斯学院100周年。包豪斯引领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设计运动,其著名的"国际主义"风格影响至今。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549.png

「Bauhaus 100」展览现场


C

准则和循环


1980年代创作的「莫列波纹」与「准则」系列在近似的创作手法与系统中相辅相成,重叠相联。「准则」系列作品中,霍维兹加强了运算模式的层叠和乘法,创建出12个层次之多的密集矩阵。这些以黑色墨水和彩色酪蛋白创作的作品显现了她对节奏和图案最复杂化的探索。


"生命的循环就像自然界中所有的事物一样,从渺小封闭到充实开放,再逐渐萎缩与渺小。在我看来,生命之流是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只有一步之遥。"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11.jpg

《准则》,夏纳·霍维兹,55.9 x 40.6 cm,1982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17.jpg

《准则——无题》,夏纳·霍维兹,装裱后:40.6 x 55.9 cm, 约1982


D

减少


"1963年离开学校之后,我找到了自己真正渴望探索的问题……我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将我的选项降至最少,这样我就可以更加深入地搜索。我的选项越少,我能发现的越多。我把所有创作主体的选项减为圆形和正方形,所有颜色的选项减为黑色和白色。自此,我开始创作三维的黑白绘画。"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27.jpg


E

学术经历


霍维兹有三段学术经历,她于1950-1952年就读于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攻读平面设计专业;后于1960-1963年就读于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继续深造艺术。在校期间多以抽象表现主义风格作画,"去自由地创作"和"扔颜料"。1972年,她毕业于位于美国瓦伦西亚的加州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学士学位。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34.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37.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40.jpg

由上至下: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图书馆;加州艺术学院


F

自由


2018年,时任加拿大温哥华当代艺术画廊馆长的奈杰尔·普林斯(Nigel Prince)策展霍维兹在美术馆的个展「Progressions and Rhythms in Eight」。普林斯对霍维兹的创作总结道:"霍维兹毕生致力创作视觉上引人注目、周密严谨的系统化作品,她的多个具有连续和递进关系的系列共同表明,通过有条不紊和逻辑化的创作模式,艺术家在本应是束缚和多重感官影响下,揭示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753.jpg

创作中的夏纳·霍维兹


G

游戏


"他人与游戏作伴,我与逻辑结构为伍。需要事先确定规则,然后绘画才会出现。规则凌驾于绘画之上。"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806.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808.jpg

霍维兹工作室


H

偶然


"我觉得偶然的机会造就了结构,或者如果偶然发挥得足够长,它就会变成结构。如果我们不能在偶然中看到结构,那是因为我们离得太近了......"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821.jpg

2018年,夏纳·霍维兹于加拿大温哥华当代美术馆举办个展,现场图


I

收件箱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她举办个人展览,并将该展览纳入博物馆的「Inbox」系列。该系列始于 2014 年,是一个持续进行的项目,展示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新成员。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830.jpg

MoMA展览现场


J

犹太教


1999年,霍维兹于美国犹太教大学(University of Judaism)的画廊举办个展「崇高的沉思」。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845.jpg

Marjorie and Herman Platt Gallery,犹太教大学,霍维兹正是在此举办个展


K

阿伦·卡普罗


1972年,霍维兹毕业于美国瓦伦西亚的加州艺术学院,就读期间认识了美国著名观念艺术大师约翰·巴尔代萨里(John Baldessari)与行为艺术先驱阿兰·卡普罗(Allan Kaprow)等艺术家,并与他们一同创作。同时,她还参与了卡普罗著名作品Happenings 的创作。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10.png

霍维兹于Happenings上的演绎


L

语言


霍维兹最早创作的系列为「语言」,它为往后的作品奠定了一套系统,该系列包含了八个象形图的不同排列组合,这些象形图通常由两到三个正方形或矩形组成,形成的序列编号产生一个重复的模式,从1-2、1-3一直到1-8,接着是2-1、2-2如此类推。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21.png

「语言」系列的创作手稿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32.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34.jpg

「语言」系列


M

莫列波纹


"我意识到我所做的所有工作实际上都是基于8个角度的。我给每个角度匹配了对应的数字和颜色,然后尝试了所有可能的组合。我在金箔上,在彩色背景上创作了「莫列波纹」。"


1983年创作的《莫列波纹与不同角度#16》即是「莫列波纹」系列的代表作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46.jpg

《莫列波纹与不同角度#16》,夏纳·霍维兹,55.8 x 81.2 cm,1983


微信图片_20230328165956.jpg

《倾斜的莫列波纹》,夏纳·霍维兹,55.9 x 81.3 cm,1984


N

数字8


虽然霍维兹1968年向「艺术与科技」展的提案未能实现,但她却借此机会构建了一种以数字「8」为刻度的独特艺术系统,运用图表描绘光束的运动轨迹。该艺术系统和规则后来衍化为她众多作品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05.jpg

创作中的夏纳·霍维兹


O

橙色网格


2013年,霍维兹在纽约François Ghebaly画廊举办个展「橙色网络(Orange Grid)」。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16.jpg

展览现场


P

诗歌 戏剧


霍维兹1978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演出了诗歌/歌剧《分裂的人》,其旨在以其他形式的艺术演绎「声动符号」系列中一幅作品。演出共配置8位演员,每人手持25英尺长的剧本,其中包含了描述人物对立品质的词语:内在/外在、年轻/年老、快乐/悲伤、梦想家/现实主义者。随着节拍器的节拍,所有的演员同时朗读剧本,创造出一种有序的杂音,突出了秩序与机会之间、文字与时间之间的无限结合。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29.png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31.png

《分裂的人》,2012年High Line表演现场,图片:Liz Ligon


Q

问题


"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受到了这个问题的驱动:'如果我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R

线条的韵律


1990年代创作的「线条的韵律 II」系列是「莫列波纹」的进一步延伸 —— 在同样细腻的织物质感中,两组色彩迥异的线条以多样的角度重叠,莫列波纹由此显现。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42.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45.jpg

「Rhythm of Lines」系列,91.4 x 121.9 x 3.8 cm,1993


S

声动符号


早在六十年代,霍维兹就创作出一套记录动态和时间的视觉符号系统,名为「声动符号」。作品涵盖声音、运动、符号三种元素,是她早期的标志性创作。


"《声动符号》中的前四个作品是非常简单的运动问题。我选择了8种颜色,它们形成了一个色环,每种颜色之间有一个阶差。1代表绿色,2代表蓝色,3代表蓝色紫色,4代表紫红色,5 代表红色,6代表橙色,7代表黄色,8 代表黄绿色。绿色每拍一次.蓝色每两拍一次,黄绿色每八拍一次。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创建了一种语言,可以用它来及时绘制节奏图。最初我做了四幅作品,尺寸为一英寸。我用一英寸的网格做了四个构图,其中彩色方块在每一英寸内按顺序垂直不动,就像一张无声的电影胶片。"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054.jpg

《声动符号#17》,夏纳·霍维兹,1987-2004


T

直到顶端


在「四个结构/声动符号(延伸)」作品系列中,通过探索单位格式的多维度延续,她根据自己制定的系统规则,将色块扩展到多个层次,把作品主体形式从正方形变成立方体,再反向回缩。夏纳十分着迷于"小型化带来复杂性"这一概念,致力于简化这些宽阔庞大的「四个高度」作品,最终形成了如「直到顶端」的精华版本。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106.jpg

《结构 (“四个高度”系列)》,夏纳·霍维兹,33 x 58.4 cm,1974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108.jpg

《直到顶端,从大到小#1》,夏纳·霍维兹,1980/1985


U

南加州大学


霍维兹曾联系了一位舞蹈指导和一位电子作曲家,邀请他们尽可能准确地以各自的媒介诠释「声动符号」。霍维兹想观察自己的颜色能否流畅地显现在运动或声音中,就像它们在图纸上一样美丽。这也促成了霍维兹与舞蹈指导和作曲家的第一次合作表演。在这场表演中,八名舞者随着合成器产生的电子声音跳舞。1970年,这场表演在南加州大学的「艺术与科技」展上进行。


image.png

1970年演出现场


V

威尼斯双年展


2013年,霍维兹的作品在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展出。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143.png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百科殿堂(The Encyclopedic Palace)》,现场图


W

西海岸极简艺术家


霍维兹早年便与当时盛行的极简主义艺术保持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她的创作手法与挚友索尔·勒维特(Sol LeWitt)等同辈观念艺术家有相似之处。


极简主义艺术驳斥过往现代主义艺术对于"品味"、"再现"的追求,旨在清理不同媒介的冗余价值,通过最本质的还原为该媒介重新分配意义。夏纳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符合这一潮流,其在生涯早期便强调通过对材料与结构的限制生产形式的规律性的美感,在其笔下,线条、色块与二维绘画平面发生了新的交互关系。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155.jpg

夏纳·霍维兹于展场


X

夏纳x艾伦


舞蹈指导、前职业芭蕾舞者、教练和作家艾伦·戴维斯是夏纳的女儿,她生前便积极参与母亲的艺术实践并于母亲合作。夏纳去世后,她负责监督、编排和筹备《Poem Opera》、《Sonakinatography》和《At the Tone》的新演出,同时负责保存和管理母亲的艺术遗产。早在1969年,艾伦就参与了作为四位舞者之一参与了对夏纳的作品 At the Tone的最初演绎。


image.png


Y

青年时代


尽管霍维兹从六十年代开始便进入创作的成熟期,但在她的青年时代,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默默无闻的状态中创作。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作品才得到广泛认可——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年轻一辈艺术家崛起,对于算法与代码的关注,令他们对霍维兹围绕线性逻辑与理性表达所展开的创作语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205.png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208.jpg


Z

晚安


2013年4月,夏纳·霍维兹离世,享年八十岁。去世前荣膺古根海姆艺术基金奖。


微信图片_20230328170211.jpg

夏纳·霍维兹于其作品前



* 文字资料支持:里森画廊

* 图片 © Estate of Channa Horwitz,里森画廊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