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派简介

“物派”是六十年代末于日本兴起的重要艺术运动,致力于挑战以西方现代主义为律令的当代艺术标准,主张回归东亚哲学与审美体系。

从更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派”也可以看作是在全球战后重建过程中,各国社会矛盾加深的冲突时期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极简主义艺术潮流的一部分。后工业时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商品过剩使得艺术家开始反思消费主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弊端。与此同时,冷战的阴影增强了各国的民族意识,从自身的文化传统中寻找不可复制的艺术语言成为艺术家的实践目标。“物派”艺术家由此出发,通过自身行动将物质材料归还本源,在作品中寻找一种将“物”与其周围空间有机联结的方式。


社会背景


  • 1945

    二战结束


  • 1947-1989

    冷战


  • 1970.3-1970.9

    大阪万国博览会“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1970年日本首次承办世界博览会,这也是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的世博会。此次博览会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向世界展示了日本战后科技与经济的腾飞。博览会的举办也同时引发了民众对于工业制品过剩的反思。


  • 1970.5

    第十届东京双年展“人与物质”

    从60年代初开始,受极简主义影响,日本艺术家开始探索传统绘画和雕塑以外的表达方式。材料在创作中的可能性在这一时期尤其受到关注。第十届东京双年展因此以“人与物质”为主题,展出了包括“物派”、贫穷艺术、大地艺术等在内的四十位来自全球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以此来呈现60-70年代世界当代艺术的新动向。


物派时间轴


  • 1968.10

    《位相-大地》关根伸夫

    关根伸夫创作的《位相-大地》通常被视为“物派”的开端。与“具体派”不同,“物派”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紧密活动的艺术团体,只是以多摩美术大学出身的菅木志雄、关根伸夫、小清水渐等艺术家及李禹焕为核心,在1968年至1971年进行了短暂且松散的活动。

  • 1970

    “物派艺术家之声:物开启新世界”圆桌论坛

    1970年,六位“物派”艺术家参与了“物派艺术家之声:物开启新世界”圆桌论坛。论坛由李禹焕主持,并刊载于《美术手贴》中。同时刊载的还有两篇“物派”艺术家的重要文章:李禹焕的《寻找相遇》与菅木志雄的《存在超越状态》。在这次特辑中,“物派”艺术家强调了自己相较于“反艺术”运动更为激进的“非艺术”的立场。

  • 1971

    第七届巴黎青年艺术家双年展

    榎倉康二与李禹焕一起参加了第七届巴黎青年艺术家双年展。此次双年展试图将视野从欧洲转向全球,尤其是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以大地艺术为代表的前卫艺术流派。这也是“物派”艺术家第一次走入国际当代艺术视野。

  • 1986 

    第一次正式将“物派”视为60-70年代重要艺术运动的展览在东京的镰仓画廊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