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换了人间”


山河间流露的家国情怀

 

在传统中国画中,艺术家们寄情诗意山水。二十世纪的中国山水画顺应历史潮流,以一种更合时宜的方式超越了传统诗意山水的既定之路,转变为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山河新貌。创作主题从传达隐逸理想转向塑造英雄化的自然河山,这种现实转换既是基于新中国如火如荼发展社会建设的背景,亦出自艺术家面临改造中国画的紧迫问题时所作的适时调整。如果说“山水”是历史文脉的延续,那么“山河”所喻示的无疑是一种家国情怀。

 

换了人间:从苦瓜诗意到山河新貌 —— 和美术馆藏中国近现代作品展,以艺术家个案为切入点,展示以傅抱石、李可染、关山月等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家在探索中努力进行变革的艺术历程。他们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将他们不同时期的艺术创作连贯起来,在勾勒出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之路的同时,印证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变革精神。

 

微信图片_20230327134955.jpg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1 苦瓜诗意

 

在走入新国画的变局以前,中国国画家仍沉浸于古逸之风。傅抱石在战前以研究古代美术史与理论知名,战时则改以水墨创作为主。身处国难之时,傅抱石与黄宾虹、林风眠等同时期艺术家对画史中的遗民画家最为重视,尤其受苦瓜和尚石涛的笔墨风格与精神影响颇深,代表了艺术家对高人逸士以雅为尚的理想状态的向往,同时亦是隐喻艺术家在时局变动中对艺术净土的避世追求。此时艺术家对现实的关怀,仍然能够在具有诗意精神与历史典故的作品中找到踪迹。

 

“石涛有许多诗往来我的脑际,有许多行事、遭遇使我不能忘记。当我擎毫伸纸的时候,往往不经意又触着了他。”

—— 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06.gif

《石涛诗意山水》(局部),傅抱石

 

“刻画历史人物,有它的方便处,也有它的困难处。画家只有通过较长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体会,心仪其人,凝而成象,所谓得之于心,然后才能行之于笔,把每个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表现出了。”

—— 傅抱石《陈老莲<水浒叶子>序》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11.jpg

《白衣仕女》,林风眠,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2 笔墨当随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国画进行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改造,这一变革在中国画的发展中意义重大,标志着新中国画需要在新历史条件下展开自我适应的改造。

 

“笔墨当随时代”的主张恰如其分地契合时代审美对个性化笔墨语言的需求。艺术家逐渐意识到山水画不再是抒写文人胸臆的手段,因此,为了在传统的文人写意精神与新中国倡导的现实主义的矛盾中取得平衡,写生成为国画改造的一条重要路径。李可染画黄山、傅抱石赴东欧写生等经验,为他们的创作历程带来转折性的关键影响。写生反映现实生活逐渐成为中国画发展的主流,国画改造逐渐走向深入,并成为新国画得以实现的基础方法之一。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15.jpg图片

《月下玉龙山写生》,吴冠中,纸本设色,54 × 155.1 cm,1978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连续三次参加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并发表了著名的讲话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关于国画问题的第一次大规模讨论,1949年以来《美术》杂志前后共发表了10余篇文章,对涉及这一问题的各个方面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鼓励和提倡山水写生更多从高于技术层面的社会学角度,关注它对传统国画的改造和促进新山水画形成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18.jpg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3 换了人间

 

1949年后新中国经历了一个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都经历了由旧到新的改造工作,文艺更是如此。随着艺术家外出写生、深入生活并以绘画反映现实社会,山水画逐渐走向世俗化、大众化,使隐逸山林的山水画转向经世致用。毛泽东诗意山水、革命圣地山水和社会主义新建设山水是近现代美术史上山水画改造和革新的三个突破口,新山水画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维系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山水画主流的基本格局。以傅抱石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艺术家顺应时代潮流进行革新实践,不仅记录了新中国社会生活旧貌换新颜,亦不断实现山水画题材的嬗变。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21.gif图片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

 

毛泽东诗意山水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毛泽东留下了众多豪迈壮美的诗词。在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出全国画家为诗词作画的倡议下,以傅抱石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山水画家开始研究毛泽东诗词并大量创作毛泽东诗意山水作品,表现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创作方法,并为山水画的改造提供了一个现时的参照。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24.gif

《芙蓉国里尽朝晖》,傅抱石

 

 

革命圣地山水

 

新中国成立后,为推动中国山水画变革,美术界掀起奔赴革命圣地写生的热潮。画家们纷纷前往韶山、延安、井冈山、遵义等地进行国画写生创作,表现革命圣地成为继毛泽东诗意山水之后新山水画的又一重要内容。但凡革命所经之处,都为画家们创作中国山水画提供了一个新的题材。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27.jpg

《瑞金风光》,黎雄才

 

 

社会主义

新建设的山水

 

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建设新中国的浪潮下,不乏许多画家现场创作的身影。为推动中国画改造,使之适应新时代、新社会的需要,画家们投身于建设社会的工地中,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场景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社会主义新生事物。这些表现社会主义建设题材的作品都是过去山水画中从未出现过的,具有一个特定时代的典型意义。

 

微信图片_20230327135029.jpg

和美术馆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