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的小窝
2022.05.14 -2022.06.14
2022.05.14 -2022.06.14
策展人语
从2020年11月15日开始,“赵半狄的小窝”在上海、武汉、南京、厦门、沈阳依次落地,以陌生化的视觉和亲切感的气息,激发相互交流的冲动和了解彼此的好奇心,没有门户地欢迎每一位“来客”在草坪上、吊床上、小窝中敞开心扉。促膝而谈、推杯换盏、载歌载舞、欢笑哭泣、慷慨激辩乃至沉默无言中,不分主客,相忘你我。
“小窝”的产生,源于赵半狄多年来对世道人心的体会,激发于他在2020年初刻骨铭心的体验。一个人的荒岛余生,和更多人的心有戚戚,交汇在“小窝”营造的超现实时空中。在这里,大家坐忘世俗世界的坚硬秩序,向另一维度升腾自己的柔软心灵。
从2020年到现在,世界秩序、时代气息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细节。不同个体的生存处境、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的独特性,在这个时段都更充分地浮现出来。经历时间、地点、人群的变化,“小窝”的内涵和外延也微妙变化着。“小窝”提供了可以敞开心扉的契机,各人身处其中时释放出的心声,未必是单一、协调的,反而常有自我矛盾、不连贯乃至于迷失……在这个小小时空里发生的,无论喧闹或沉默、开心或伤心、流畅或磕绊、聚焦或失焦,“小窝”都轻柔维护和保存着,让多声部的心声平等的交汇成“复调”,向另一维度流淌——生活目标和心灵潜欲,未必是重合的,出神仰望时,更能敏感到这一点。
顺德、和美术馆、安藤忠雄设计的核心筒空间、双螺旋楼梯、天光渗透的穹顶……在这个静穆、崇高的深灰色空间中,“赵半狄的小窝”轻柔入驻,希望众人多声部的倾诉悠然回荡。观者朋友们会在“小窝”里如何敞开心扉,“小窝”的内涵和外延就会如何继续生长……
回南天刚过,水气将退未退,五月的顺德仍属湿邪顽强。这样的季节本已倦乏,岭南的温度与落雨又正要卷土重来。新增暑热,尽透衣衫,老道的当地人便会做仙草、凉茶、青草豆腐,或煲老冬瓜荷叶汤以解其困,不负食在顺德之盛名。不过南方的湿热总是绵长且无孔不入,除了予方以食,我们也当另有他选。在和美术馆,繁复的周转与等待后,赵半狄柔软的“小窝”姗姗来迟。竹草窝穴、幽谈漫聊,为这个难缠的时令提供了一处清凉的栖身之所。
只是,季节的更迭作为千百年来累计的生存经验,在今天更复杂的问题面前已然算不上最严峻的挑战。过往两年,一些经验之外的东西,比如世界何以在参差的秩序下跌倒,人类又如何在疫情的疲惫中重新鲜活起来,成为这个时代真正的问题。相同的迟疑、隔绝与退却的冲动毫无保留地暴露在空气的热浪之中,冲击人的心智。
我们于是需要一场聚会或者目目相对的情意,以抵抗这个世界变动不居的危机。闲坐下来,轻快地谈论变质的幽默,或者聚神地倾听一些不曾知晓的故事,夏日便会有瞬时的治愈功效。在毛竹搭建的小窝旁,日间漫长的午后,轻重冷暖,欲说便说,无需还休。
观众与艺术家的问答
A:与现实平行的另一个世界。口罩形状的吊床等,看似是和现实很契合的标识,其实不过是逃离现实的踏板而已。
A:是。
A: 一个失去儿子的母亲,特意来过,3个小时的喃喃,道出了埋在心底的伤感;几个抑郁症患者也来过;还有那个还没张口就泪流满面的人……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痛楚需要融化?
A: 哪怕是因为中了彩票而意气风发的人,也会得到一份特别的恬静,还可能感受到山外有山。
A: 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愿意聚集在此,分享故事,分享感悟,分享一段不寻常的时光。
A: 不是。尽管我们的一些聚会几乎是没有断点的畅聊,但并不比拼妙语连珠。聊天的空隙也是精彩的,沉默都是好的。
A: 如果艺术是信仰的话,小窝就是教堂。
Q:那你是谁?
A:是你的倾听者、对聊者、陌生的老友、熟悉的新人、分享时间的人 … 是和你一起搭上艺术方舟的人。